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,家家戶戶早早的就忙碌起來,購置年貨,灑掃除塵,準備過年紅包和年夜飯,火紅的燈籠、精美的窗花、喜慶的對聯,到處都是喜慶祥和的年的味道。
回家過年是中國人刻在骨子里的一種情懷。從小時候開始,我們耳濡目染地知道,春節就是意味著團聚、團圓。長大后,春節回家過年就成為了我們內心深處的羈絆。哪怕山高路遠、風馳雪疾,依然無法阻擋我們歸家的腳步。一想到家中父母親朋的等待以及家鄉再熟悉不過的氣息,縱使長途跋涉、千辛萬苦,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幸福與激動。和家人團圓,一起看雪、一起吃飯、一起聊天、一起看春晚、一起賞花燈、一起圍在火爐邊烤花生、烤紅薯…這種團聚和親情暖意讓我們的幸福來得猝不及防。家,就是溫暖,就是心靈的依托,這里有我們最敬最愛的親人,朋友,有我們奮斗的動力源泉。
回家過年,或許是忙里忙外的包餃子,或許是跑前跑后的張羅著貼對聯,又或許是圍坐一起熱熱鬧鬧的享受一頓年夜飯……平平淡淡的小事里流露出濃濃的幸福和溫馨。這種平淡的幸福讓人欲罷不能,甘之如飴。
家人團圓,在中國幾千年以家庭農耕文化為主的氛圍和傳承中,形成了深沉豐厚的內涵。家庭小型化、生活方式多元化的演變,過年的意義和價值也有了一些變化,但家人團聚仍是最重要、最核心的,不管時代如何變遷,不論生活如何變化,回家過年是中國人不變的信念、心頭的掛牽和永遠的期盼,它依然踩著不變的步伐,一年一年地向我們走來。
回家過年,年夜飯吃什么已經不重要了,但親人團聚、辭舊迎新、一同守歲的情境和心境總會讓我們眷戀;無論年俗形式怎么變化,“年味”里包含著的傳統文化和親情維系沒有丟失,對闔家幸福的期盼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會改變。